半岛彩票平台半岛彩票平台半岛彩票平台2021年1月以来,新华社、学习强国、中央电视台、央广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浙江卫视、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等权威主流媒体和大型网络新媒体,集中报道了浦江“上山文化”、水环境治理、社会正能量等的多方面内容,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了浦江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成果。
1月4日,浙江日报头版报道了《寻找浦阳江中的水质指标“三巨头” 水儿清 虫儿归》一文,通过统计EPT昆虫的丰富程度,从而反映浦阳江生态环境的优异。浙江新闻客户端同步推送,并推送视频。
作为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省内治水方面的专家,找虫子似乎有点“不务正业”,但这一次是受记者所托。
2020年12月22日清晨,我们一行来到浦阳江上游的通济桥水库,这是浦江县最大的饮用水源保护地。5平方公里的湖面,碧绿的湖水波光粼粼,在冬日阳光下闪烁着点点金光。
出发前,李欲如向记者说起这次寻访的目标——EPT昆虫。EPT昆虫是蜉蝣、石蝇和石蛾三类水生昆虫的统称(EPT缩写名称取自三者所属目级的拉丁学名:蜉蝣目Ephemeroptera、石蝇所属的襀翅目Phecoptera和石蛾所属的毛翅目Trichoptera)。这些昆虫的幼体都生活在清澈洁净的水流中,遇到水污染便无法存活,因而特别适合作为水质监测与评价的对象,也因此获得了水质指标生物“三巨头”的美名。
我们随李欲如乘坐快艇来到湖中心取样。李欲如从随行的装备中取出采水器、浮游生物网、凝固液等,与几位同行的年轻调查员开始进行水生生物调查取样。
他们先是用采水器分别在湖底、湖中、湖面取样,然后用孔径非常小的浮游生物网进行过滤,再加入药剂摇匀保存,最后分批存入一个个标本瓶。
半小时后,水样提取全部完成。“奇怪了,怎么一只昆虫都没见到?”记者有些费解。
“比如蜉蝣,成虫仅有一天或数天的生命,交配后就落入水中飘然而逝,所以我们要找的是EPT昆虫的虫卵。”一手扶着船头的栏杆,李欲如笑着说,这些虫卵需要用实验室的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肉眼是找不到的。
2020年7月,浦江县启动了一项浦阳江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受托方正是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次意外的收获。”李欲如说,他们在水生昆虫调查中,意外发现了四节蜉、扁蜉、微动蜉、高翔蜉和短脉石纹蛾。
这些昆虫是什么来头?记者专门请教了杭师大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李文兵。他说,这些昆虫分别属于EPT昆虫,具有很低的耐污值,只在水质清洁的水域出现。
这是一种偶然吗?同记者一起找虫子的还有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浦江分局副局长张纯钢,也有同样的疑虑。
浦阳江是浦江的母亲河半岛彩票平台,河流穿城而过。曾经,受水晶加工业影响,荡漾碧波被废水吞噬,全县出现了数百条“牛奶河”“垃圾河”和“黑臭河”,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6年全省倒数第一。
自“五水共治”开始,浦江大力整治水生态环境,经过几年的城镇污水截污纳管、工业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控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诸多整治行动,浦阳江区域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一旦这条河流经过主城区,穿过最密集的商业区、工业区,水质是否还能如初?”张纯钢把疑虑告诉了李欲如。
“当时做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时,我们也考虑到了,同步还对浦阳江中游的三江口断面和下游的上仙屋断面进行了取样,都发现了EPT昆虫,只是数量不同。”李欲如说,这说明整条浦阳江的水质均保持在一定水平。
“EPT昆虫只是我们做调查时的意外收获,其实还有更多指标代表着浦阳江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李欲如解释说,溶解氧含量是水生生物多样性不可缺少的条件,浦阳江的溶解氧平均达到了7.3mg/L,非常适合鱼类、藻类以及浮游生物等生存。
从pH值、氨氮等理化指标,到以EPT昆虫为代表的生物指标,浦阳江治水正在进入新的阶段。这两年,省生态环境厅确定浦阳江开展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分试点,浦江就将生态修复作为治水中的重点,进一步完善河湖生态系统,增加河流生态环境容量。“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只是对前期治水成效的一次‘摸底’,未来我们还考虑在浦阳江上建立EPT昆虫的水域增加监测点位,以便及时了解浦阳江水质和水生态的变化情况。”张纯钢说,“十四五”期间,浦江将把浦阳江生态缓冲带修复摆在重要位置,恢复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数日之后,记者接到了李欲如的电话,通过显微镜观察,取样中的EPT昆虫找到了。
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李欲如:在常规水质监测过程中,除了使用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重金属等理化指标外,也会用生物指标进行评价。EPT昆虫重要的生态价值在于它们耐污能力极差,通过统计其物种丰富程度,就能对水体污染程度作初步量化,这个就叫“EPT指数”。
本次浦阳江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了蜉蝣和石蛾等两类EPT昆虫,在浙江省水环境整治效果调查中尚属首次,说明浦阳江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
1月6日,浙江日报四版报道了《浦江:背着老人过马路,这位外卖小哥超暖》,对浦江大街小巷上出现的文明现象进行表彰。
1月5日,一段外卖小哥背着老人过马路的视频,在浦江人的微信朋友圈传播。在这寒冷的冬日,这位外卖小哥的举动温暖了无数人。
1月5日中午12时7分许,正是送餐高峰,外卖小哥李绍松开着电动自行车经过浦江县人民路与和平路交叉口。这时,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正要过马路,因为腿脚不方便,斑马线刚走到一半时红灯亮了,他只能站在机动车道上等待。
这时,李绍松途经路口,看到了在车流中不知所措的老人。没有一丝犹豫,李绍松靠边停车,确保安全后立即上前。他原本想搀扶老人过马路,但由于老人腿脚不方便,他便背起老人过了马路,之后独自离开,前后不到两分钟。
助人为乐的李绍松很快被大家找到,他是贵州人,今年才23岁,当时正在送餐途中。“我看到那个老人家腿脚不方便,站在马路中间想扶栏杆,我自己家里也有老人,看到了去帮下忙也是应该的。”李绍松说,帮助老人过马路不会影响送餐,“背着他一点都不累,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
1月15日,中国新闻网报道了《上山文化考古成果浙江开幕 展出万年稻米、世界最早彩陶》,上山文化在浙江博物馆展出。
一粒炭化稻米,静静躺在展柜中。它已有万年历史。“这是我们在上山遗址中发现的第一粒稻米。通过鉴定,它处于驯化状态半岛彩票平台,是上山稻作文明的代表性遗存。”上山文化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说。
1月15日,“万年浙江,从这里开始——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在浙江杭州开幕,万年稻米、世界最早彩陶等重磅展品在展出之列。
上山遗址发现于2000年,2006年正式命名了上山文化,这是目前浙江乃至整个东南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此次展出了浦江上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仙居下汤遗址出土的陶器和石器,分别代表上山文化早、中、晚三个阶段。
谈到此次展览最大的“明星”,蒋乐平指了指展厅中央一个看似空置的展柜。凑近一看,才能发现有一粒黑色的稻米静卧其中。这是一粒“万年米”,已经炭化,只能通过放大镜去观察其细微之处。
稻米虽小,但蒋乐平表示,其意义非凡。“通过鉴定,这粒米处于驯化状态,已有万年历史,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早的稻米驯化证据,也实证了上山是稻作文化的起源地。”
1月15日,浙江卫视播出了《万年前的稻米 九千年前彩陶 专家揭秘文物》,讲述了万年上山的发现及意义。
1月16日,新华社报道了《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出 听陶器“讲述”万年故事》,讲述了上山文化考古发现的始末。
1月15日,“万年浙江,从这里开始——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精品馆开幕,展览一直持续到3月14日,将展出由浦江上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仙居下汤遗址出土的上山文化最新考古成果。
上山文化的核心是稻作遗存。展览馆的中央展柜静置着一粒已经炭化的“万年稻米”,它是本次展览的“明星”。稻米虽小,意义非凡。上山文化万年水稻起源、发展的证据,是对世界农业起源认识的一次重要修订。“这粒米处于驯化状态,已有万年历史,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早的稻米驯化证据,也实证了上山是稻作文化的起源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说。
彩陶是上山文化另一张“金名片”。考古泰斗严文明曾说过:“上山是世界级的,两个最早,稻作农业世界第一,彩陶世界第一。”浙江省博物馆作为“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巡展的第一站,将展出上山文化早、中、晚不同时期的特色陶器,每一件陶器都在诉说着约一万年前浙江史前文明时期的故事。
作为上山文化的重要发现者,蒋乐平对此次展览表达了肯定,他表示从1万年的上山文化到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再推进到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和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成果展深刻展现了万年浙江历史与万年上山文化的魅力,也是上山文化第一次走出源生地。万年浙江源远流长,万年上山文化瑰丽多姿,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浙江考古人交出了一张优秀的成绩单。
本次展览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导,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博物馆、浦江县人民政府、上山文化遗址联盟主办,由浦江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义乌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仙居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旨在从阐释浙江历史价值、实证万年浙江的高度,切实加强上山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宣传,推动其成为弘扬浙江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浙江文化发展水平的金名片,为浙江省“重要窗口”增添底色。
1月16日,央广网报道了《看浙江万年史 “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开展》,展示了最新考古成果。
1月15日上午,“万年浙江,从这里开始——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巡展首站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精品馆展出,展览将持续到3月14日。本次展览展出了由浦江上山遗址、 义乌桥头遗址,仙居下汤遗址出土的上山文化最新考古成果。
在2020年11月落下帷幕的“ 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上山文化考古新成果展”作为此次学术研讨会现场展览的亮点之一,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130多名专家学者、领导及参会嘉宾的认可与好评。其中义乌桥头遗址最新考古出土的彩陶,成为上山文化备受瞩目的新亮点。会议认为,上山文化彩陶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彩陶,是中国彩陶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考古泰斗严文明也说道:“上山是世界级的,两个最早,稻作农业世界第一,彩陶世界第一”。
据悉,本次展览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导,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博物馆、浦江县人民政府、上山文化遗址联盟主办,由浦江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义乌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仙居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
1月16日,学习强国平台报道了《世界最早稻米 上山文化最神奇展品首次在浙江杭州展出》,讲述上山文化的重要性。
作为上山文化最神奇的展品,这粒米证明了浙江是人类稻作起源地,改写了人类文明史,震惊了中外考古界。1月15日起,“万年浙江,从这里开始——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精品馆展出,这粒大名鼎鼎的米现身杭州,它无声地诉说人类万年稻作史。
这粒米到底有怎样的前世今生?上山考古第一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告诉记者,2000年11月份,位于浙江金华浦江的上山遗址被发现。其中,最重要的是夹炭陶大口盆,盆壁陶胎内留有稻壳遗存。2005年,第一粒较为完整的炭化稻米终于被发现。这粒炭化稻米后来成为上山文化最神奇的展品,尽管它只是一个通过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的小黑点。根据检测确定,上山稻距今约有一万年,当时正处于驯化的早期状态。
据介绍,展览首次全面系统地展示二十年来上山文化考古工作取得的系列成果和重要认识,集中深入地呈现以浦江上山、义乌桥头、仙居下汤为代表的上山文化重要遗址出土的精品文物和发掘收获,充分凝练地表达上山文化承载的“万年浙江”具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也将成为“现代浙江”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重要窗口”。
目前,上山遗址挖掘出了1000多件比较完整的文物,包括大大小小的陶器、石器等。
在2020年11月已经落下帷幕的“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认为半岛彩票平台,上山文化彩陶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彩陶,是中国彩陶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考古泰斗严文明也说:“上山是世界级的,两个最早,稻作农业世界第一,彩陶世界第一”。
“万年浙江,从这里开始——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于2021年1月15日—2021年3月14日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精品馆展出。本次展览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导,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博物馆、浦江县人民政府、上山文化遗址联盟主办,由浦江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义乌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仙居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将展出由浦江上山遗址、 义乌桥头遗址,仙居下汤遗址出土的上山文化最新考古成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