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率、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非法集资发案数均有效下降,完成了农信社改制工作,有效化解P2P等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连续4年在全国平安建设考评中排名第一,牢牢守住了金融安全的底线,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生态。
●南方日报记者周美霖扩大格局逐步实现监管全覆盖现代金融发展呈现出机构种类多、综合经营规模大、产品结构复杂、跨境流动快、风险传递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
强大的金融监管,是金融强国应当具备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2023年3月,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的顶层设计出炉。根据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同时,根据这一改革方案,金融监管体系迎来重大变革,重点包括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统筹推进人行分支机构改革等。
在“一行一局一会”国家金融新监管格局基础上,广东地方层面的改革也在紧锣密鼓推进。2023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正式挂牌。2023年9月,中国人民
2024年1月,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委金融工作委员会、广东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正式揭牌,“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正式更名为“广东省地方金融管理局”,金融监管的属地责任得到进一步压实。
随着本轮职责调整划分半岛彩票平台,各监管机构边界进一步厘清,金融的“分业监管”模式也正向“功能监管”模式实现转型,广东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得到持续强化。而今,伴随着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委金融工作委员会、广东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成立,央地协同,逐步构建全覆盖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做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确保监管无死角、无盲区、无例外。紧抓重点牢牢守住金融安全底线
“不用抵押半岛彩票平台、不用担保,还是专门为灵芝设计的贷款?”梅州平远县三达村“产业村长”杨先生对平远农商银行派驻的乡村金融特派员所讲的话充满怀疑。直到“叮”的一声,收到20万元“灵芝贷”信用贷款到账的短信后,他感慨道:“现在银行把服务送上门来了。”
这是广东省农信联社“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工程给村民们带来的真实感受。同样,这也是改制后的广东农合机构焕发新活力的生动注脚。此前,广东通过3年时间,创新定向帮扶、有力打击逃废债等措施手段,完成了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工作,累计处置风险包袱1500亿元。
农信改制化险是广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关键一战。“通过改革有效化解了农合机构风险。到2020年末,主要监管指标由落后全国跃升为全面优于全国农合机构平均水平,地区营商环境显著改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局长裴光指出。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长效机制,加强风险排查和风险应对,强化风险和监管信息共享。像农信改制等化解风险案例的背后,是近年来广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努力,不断为广东经济稳定发展筑牢“防火墙”。
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方面,广东近年来实现了三个“有效下降”,即银行不良贷款率、高风险中小金融数量和非法集资发案数均明显下降——广东已基本完成以农合机构为代表的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工作;截至2023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非法集资新发案件数量逐年有效下降,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连续四年在全国平安建设考评中名列前茅。
金融风险的突出特点是点多面广、传染性、外溢性强,近年来形态更是日益隐蔽复杂。以非法集资为例,案件数量、涉案金额、涉及人数等一度居高不下,防范与打击难度日益增大。
针对新挑战,广东金融监管部门近年来实现了以被动打击到主动处置的根本性转变。在强化金融监管时,特别关注此类复杂风险的源头治理和防控。
如针对非法集资全链条治理持续深化,广东金融监管部门制定实施“一案一策一专班”、挂图作战、领导包案、分级分类管理等案件处置制度,紧盯重点区域、重点案件,列出时间表、路线图,有力有序推进风险化解,广东非法集资案件高发频发态势得到扭转。
此外,广东还完成了对私募基金、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风险排查,存量风险显著下降,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也已完成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在积极稳妥防控重点领域风险方面,广东也动作频频。为落实房地产“金融16条”,广东统筹抓好风险防控和合理融资支持,通过“白名单”项目授信近400亿元,通过发债等融资方式助力拓宽省内房企融资渠道,房地产领域债券余额超2000亿元,最大力度支持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监管部门合作化解了60家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风险和债务风险,有效提高了上市公司发展质量。
违法活动,强化监管执法高压态势。2023年,广东证监局处罚当事人数量和处罚金额较2022年实现大幅提升,把板子真正打准、打痛,加速形成“不敢违”的市场氛围,实现查处一案、警醒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防患未然扎实筑牢权益保护“防火墙”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新时代,要想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必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为应对
时代产生的新生金融风险,近年来,广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
、云计算等金融监管科技,扎实推进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金鹰系统”建设,构筑起集线上数据流与线下群防群治于一体的“天罗地网”。防控金融风险,要提高前瞻性和主动性,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2021年,广州推出全国首个私募投资基金行业数字化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广州私募基金“瞭望塔”平台系统。该系统主要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手段,可监测预警地区私募行业包括行业风险指数、企业风险特征、辖内高风险企业名单、私募产品数量及类型等。祸几始作,当杜其萌。监测预警、舆情分析、非法金融广告识别、线索举报投诉小程序……通过打造“千里眼、顺风耳”,广东近年来进一步提高监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还包括建设
风险预警系统、区域特色报表、RPA(流程自动化)等系统,探索运用联邦学习技术识别早期风险;创设广州地区监管示范区,成立广州地区监管委员会,在全国率先强化对省会城市金融服务和金融监管。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是金融工作中最贴近人民、与人民联系最为紧密的领域,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体现。根据2023年机构改革方案,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以及中国证监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由其统筹负责。“从分业监管,到统筹监管,是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有效避免了重叠监管、监管真空、监管尺度差异等问题的出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任志宏指出。近年来,广东加快构建“大消保”工作格局,建立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和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推动构建责任清晰、高效顺畅的消保工作体系,坚定当好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坚定捍卫者。坚持标本兼治,化解突出矛盾。在畅通金融消费者权益救济渠道方面,近年来,广东积极推进第三方组织等提供金融投诉纠纷调解服务。围绕
退保、信用卡投诉、车险理赔、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等投诉相对集中领域,系统研究解决办法。
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下称“广东正和消保中心”)揭牌,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不断向前迈进。据悉,广东正和消保中心成立以来,累计接收金融消费咨询和投诉调解7.6万件,办理投诉和调解3.67万余件,成功解决2.3万件,涉及金额24.61亿元,投诉和解率57.87%,纠纷案件调解成功率73.88%。同时,广东金融业在不断加强金融消费者宣传教育
,提升全社会金融素养上发力。近年来,在增强公众金融风险识别能力、强化消费者宣传方面,广东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金融科普活动,如通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素养
公益联盟等平台,为群众提供通俗易懂的宣传内容,同时还通过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等“五进”活动开展现场宣传,有效助力公众金融素养提升。数读●广东非法集资新发案件数量逐年有效下降,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连续四年在全国平安建设考评中排名第一●广东完成对私募基金、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风险排查,存量风险显著下降●通过三年时间,广东在2020年底完成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工作,累计处置风险包袱1500亿元
●为落实房地产“金融16条”,广东统筹抓好风险防控和合理融资支持,通过“白名单”项目授信近400亿元,通过发债等融资方式助力拓宽省内房企融资渠道,房地产领域债券余额超2000亿元
办理投诉和调解3.67万余件成功解决2.3万件涉及金额24.61亿元投诉和解率57.87%纠纷案件调解成功率73.88%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把“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列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八个坚持”之一,防控风险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当前,在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日渐清晰、金融创新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的“四梁八柱”正在进一步完善。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大省与金融大省,面对点多面广、传染性高、形态隐蔽复杂的金融风险挑战,需积极压实属地责任,推进统筹协调,并持续深化对“五大监管”的研究与实践。
近年来,广东在以“一行一局一会”为核心的金融监管新格局下,成功消除了不少监管空白。在地方层面,多部门强化统筹协调,合力构筑起坚实的风险防控网络,为区域金融安全稳定提供了长效机制保障。
通过加强跨部门、跨地域的信息共享与协同监管,广东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金融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提高监管有效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金融服务。
然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久久为功。展望未来,广东应继续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
切实防控金融风险,须打好主动仗。“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须有见微知著的本领。
一方面,需借助科技手段提升风险预警能力并积极适应新型信息化技术变革趋势和金融数字化转型浪潮,加大金融科技的研发与应用,实时监控市场动态,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另一方面,金融工作还应坚持人民性,提高公众金融素养,普及金融知识,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共治格局。
只有这样,广东才能在全球金融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既长久保持金融业的繁荣发展,又有效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运行。半岛彩票半岛彩票半岛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