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彩票半岛彩票2024年3月14日10时,辽宁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聚力‘八大攻坚’ 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邀请辽宁省发展改革委、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辽宁省委金融办、辽宁省市场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今年辽宁省加快动能转换,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攻坚突破,特别是全力塑造制造业新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经营主体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辽宁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主持。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召开“聚力‘八大攻坚’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主题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今年我省加快动能转换,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攻坚突破,特别是全力塑造制造业新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经营主体等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苏文忠先生,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翟德怀先生,辽宁省委金融办副主任、省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李金兵先生,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惠银安先生,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副行长王兵先生,国网辽宁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陈刚先生。下面,首先请苏文忠副主任介绍情况。
2023年,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强化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和重点任务落实落地,谋划推进现代服务业工作,全省服务业强势复苏,增加值实现1.58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分别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0.2和0.5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52.4%。
下面,我代表省发展改革委,就下一步现代服务业有关工作考虑向大家作以介绍。
2024年,我们将以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品质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为主要任务,为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攻坚之年攻坚之战提供强有力支撑。
大力推进“辽宁服务”品牌孵化、提升、创新和整合。支持现代服务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鼓励运用专业力量,培育有地方特色的区域、产品品牌。支持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围绕“辽礼”“辽味”“辽宿”“辽节”等辽宁特色进行品牌升级。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支持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转型,推广适老化产品,打造一批特色生态康养基地。抢抓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筹办机遇,丰富“跟着赛事去旅游”大众冰雪温泉体验场景和产品供给,加强A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复刻。组织企业参加2024年中国品牌日招商、推介和展示等系列活动。
突出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前期论证和落地转化。在大数据应用、科技研发服务、供应链创新体系建设、中高端消费、民生服务基础设施以及现代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等方面打造一批新亮点。深度挖掘服务制造、智慧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优质项目,滚动推进全省50个总投资1058亿元的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推动营口、沈阳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支持锦州创建国家物流枢纽。推动营口芭蕾雨奥特莱斯国际小镇、沈阳环球港动感城、盘锦东北新发地农产品供应链中心、大连航运中心大厦、朝阳白垩纪旅游小镇等总投资315.8亿元的12个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优化现代服务业项目全周期管理、全过程服务,常态开展现场服务,为项目尽早开工和按时完工创造条件。
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工业软件、新兴平台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分销采购、物流配送等全链条数字化水平,持续推进沈阳、大连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
在数字文旅、远程医疗、数字生活、在线教育、智能交通等新兴业态,在智能工厂运维、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等领域,挖掘推广一批优秀转型案例。
强化数据共享开放,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培育本地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推动数据要素应用。依托全省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平台,通过“精准画像”,提升行业监管效能,提高融资服务效率。
大力推广定制化服务、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等“两业融合”新机制和新业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服务业融合、医药制造与健康服务有机融合、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和服务全链条体系等8个重点领域,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充分发挥各类农业服务主体作用,培育一批领军型农业服务主体,建设一批区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壮大农业服务业,大力推动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发展。
建立融合发展企业库,推动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对资源要素、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进行有效整合,通过融合发展转型升级;壮大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通过融合发展提升效能。建立融合发展项目库,谋划、储备和建设一批深度融合发展的重大项目,纳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库。推动制造业互联网平台和农产品全过程标准化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制造+服务”、“产品+服务”、“互联网+产业+金融”等示范性产业融合技术服务平台。
推动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再利用装备制造企业向节能环保服务产业链延伸。鼓励支持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深化行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搭建“研发-推广-应用”对接平台,提升环保服务水平。
深入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推进锦州港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鼓励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优化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充电桩运行数据联网共享,实现新能源汽车出行“随手查”。发展绿色物流,推动快递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无害化,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融合的逆向物流服务平台网络,促进产品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
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鼓励实施绿色智能家电补贴和绿色家电金融支持,引导家电销售企业开展下乡巡展、打折让利促销活动,推出适应农村市场特点消费需求的绿色智能家电产品和服务。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太阳能、再生水等应用,鼓励使用环保再生产品,减少一次性消费品和包装用材消耗。
以辽宁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平台为依托,提升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水平。推进沈阳、大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沈阳、大连、鞍山、抚顺、营口、盘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
优化通道运输网络布局,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支持沈阳建设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推动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开行质量双提升。
积极推动海外仓发展,大力发展转口贸易、中间品贸易、跨境电商、服务外包等;紧扣发展定位和比较优势,加快沿海城市数字贸易新基建,推动数据中心、数字物流设施、智慧口岸建设;深化跨境电商创新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直播、短视频带货、独立站应用等新型国际贸易业态。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全力以赴抓落实,为建设服务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打造新时代“六地”,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攻坚之战作出新贡献。
工业是辽宁经济的命脉,辽宁振兴首先要工业振兴。2023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全省工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加快建设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全省工业经济核心指标增速跑赢全国水平,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今年是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省工信厅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及省“两会”精神,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在大抓企业、项目、产业、园区上聚力攻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加快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聚力攻坚工业稳增长。围绕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实现一季度“开门红”等目标,抓好稳运行和扩投资,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重要支撑。一是推动企业稳产增产。坚持锱铢必较、颗粒归仓,实施“基点管理”,挖掘原油加工、汽车制造等行业增长潜力;组织开展产需、产融等对接,确保各类关键要素保障到位,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抓好升规入统,大力实施“小升规”等措施,扩大规上工业企业规模。二是扩大有效投资。抓好项目服务,加快兵器集团华锦阿美、中化扬农精细化工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引导企业实施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改造项目;谋划一批央地合作、新质生产力等领域高质量项目,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大政策支持。抓好国家及我省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制定废钢、“小升规”等政策,降低企业负担;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各类产业基金及试点示范政策;发挥省级专项资金引领撬动作用,集中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二)聚力攻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把培育壮大22个重点产业集群作为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的重要抓手,加快建设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一是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新突破,促进数控机床、电力装备等优势产业产品迭代升级,深化“整零共同体”示范,提升企业本地配套能力,推进宝马全新动力电池、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等项目,高端装备制造营收占比提高到27.5%。二是推动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向下游延伸。坚持全省统筹、错位发展,持续推进“减油增化、减油增特”,建设长兴岛(西中岛)-辽东湾石化产业基地,支持产业化项目、中试基地等建设,推进金发生物生物基一体化、辽阳石化尼龙66等项目,化工精细化率提高到48%。三是推动冶金新材料产业向精深拓展。发展新一代汽车用钢、特种船舶用钢等先进钢铁材料,支持首批次新材料开发及应用,提高菱镁产业精深加工水平,推进鲅鱼圈基地绿色低碳升级、齐大山铁矿露天扩建等项目,先进冶金新材料营收占比提高到28.5%。四是推动消费品工业向优质特色发力。培育消费品工业“三品”示范县,创建国家级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组织纺织服装产业对接,建设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和高端医疗装备应用示范基地,现代优质特色消费品营收占比提高到25%。同时,大力发展机器人、集成电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细胞治疗、柔性电子等未来产业,为塑造制造业新优势增添动力活力。
(三)聚力攻坚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一是强化创新赋能,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和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培育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完善创新产品应用生态。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二是强化数字赋能,加快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扩大“5G+工业互联网”“星火·链网”和标识解析应用规模,完善平台体系建设,培育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办好2024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三是强化绿色赋能,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推动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改造,鼓励扩大绿电交易,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绿色制造示范单位,推动工业节能节水,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再生资源行业规范管理,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工业兴则辽宁兴,工业强则辽宁强。在攻坚之年,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着力在加快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攻坚突破,不断塑造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争先进位的硬功夫、攻坚克难的硬招法、“拼抢争实”的硬作风,打好打赢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
辽宁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辽宁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主任(副局长)李金兵:
2023年,全省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推动金融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全年实际新增贷款3053亿元,增速为5.5%,高于我省GDP增速;新增上市、IPO申报企业共13家,新增辅导备案企业21家,创历年最好水平;10家城商行“一行一策”化险改革任务稳妥推进;辽宁农商银行挂牌运营,成为全国首家省级统一法人模式的省级农商行;出台《辽宁省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若干举措》,综合运用“贷、股、投、保、担”等金融举措,助力科技型企业满足多元化金融需求;制定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尽职免责工作指引,激发敢担、愿担、能担的内生动力。金融环境的不断优化,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提供了重要的金融保障。
2024年,全省金融业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紧扣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聚焦“八大攻坚”任务,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奋力开创辽宁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助力打好打赢辽宁全面振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
金融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解决金融服务“有没有”的问题,又解决“好不好”的问题。针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市场主体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融资需求差异大的特点,我省积极构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全流程的综合金融支持。对于孵化期企业,重点支持对接天使(创业)投资、设备融资租赁、应收账款商业保理等融资,通过给予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设“创业类”首贷产品。对于初创期企业,重点支持对接风险投资基金,提供首贷续贷、投贷联动类金融产品,促进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对于成长期企业,重点支持对接股权投资基金、商业银行、科技担保、科技保险、保理租赁等机构,满足企业扩大生产、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对于成熟期企业,支持企业上市,支持企业研发链、产业链并购重组,支持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引领产业集聚升级。
围绕深入实施科技企业“镀金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护航”、小微主体“资惠万企”、企业上市“扩容强基”等专项行动,引导保险、银行、基金、证券、地方金融等各类金融机构协同合作,为“大中小微”全客户分层定制差异化服务策略,用好“股贷债保”全产品,贯通“产学研金”多行业,融入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耦合”。一是鼓励银行机构建立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相匹配的信贷投放模式。以与中央金融机构合作为契机,引导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地方中小银行发挥各自优势,合作互补,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积极探索投贷联动等金融服务创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聚焦我省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进一步加强对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22个重点产业集群的信贷融资支持。二是鼓励非银金融机构提供差异化融资服务。证券公司发挥资本市场融资中介功能,聚焦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等辽宁优势产业,挖掘培育后备资源,助力优质企业获得股权和债券的融资服务。保险公司强化风险保障功能,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支持政策,积极开发创业费用损失险、产品研发责任险、科技信贷保障险等产品,为科技创新提供分险服务。地方金融组织发挥融资补充作用,推动省担保集团在政府性担保资源空白地区设立办事处,利用融资租赁业务实现“融资+融物”、典当行“短期、应急、便捷”的服务特色,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资金融通服务。三是鼓励股权投资机构培育孵化新兴产业。通过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区域性股权市场、证券交易所服务平台等多渠道,搭建省股权投融资撮合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股权+债权”的撮合活动,着力解决企业尤其是初创期企业,与股权投资机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推动提高企业直接融资占比。支持各级政府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组建天使基金、科创基金、风险投资等股权投资机构,孵化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和硬科技企业,助力“科技-金融-产业”高水平动态循环。
优化资本市场省、市、县(区)三级服务工作机制,充分激发用好用足资本市场的主观能动性。加大资本市场应用培训的范围和频率,有效服务企业愿上、能上及成功上市。持续挖掘培育上市后备资源,优化全省上市协调机制,强化资本市场改革政策解读,着力解决上市后备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深化与证券交易所的交流合作,发挥证券交易所辽宁服务基地上市培育功能,畅通辽宁企业上市挂牌融资渠道,引导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支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引导上市公司强化投资者回报意识,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公司(企业)债、基础设施公募REITs和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支持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争取国家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做好“专精特新”专板建设工作,加强与全国股转系统的制度机制对接,形成多层次服务链条,更好地服务辽宁中小微企业发展。
下一步,省委金融办(省金融管理局)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进金融强国辽宁实践,以优质金融服务为攻坚之年攻坚之战赋能,以强化金融风险防控有效统筹发展与安全,为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增色添彩。
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加快构建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促进经营主体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好打赢“在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上实现新突破”攻坚之战具体情况如下。
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实现首战告捷,全省经营主体预期增强、信心提升、势头向好、活力更足,实现“三超一接近”,总量发展超预期,新设增速超上年,发展速度超全国,企业活跃度接近全国总体水平。
着眼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省市场监管局会同专项推进组各成员单位,统筹有关方面情况,确定了“经营主体超过545万户、企业活跃度超过全国总体水平,净增规上工业企业650户,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00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6000家、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等17项主要指标,从“构建完善基础支撑体系、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积极引进外资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开展央企与辽合作提升行动”等5个方面细化30项具体任务,同步谋划“强化质量标准品牌支撑能力、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实施‘招大引强’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央地对接”等123项工作措施,定实时间表、作战图,咬住任务目标,盯住时间节点,卡住质量标准,扭住关键环节,确保攻坚之年攻坚必胜,为三年行动决战决胜夯实基础、坚定支撑,推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
经营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高质量的经营主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在稳增量、提质量上久久为功。
一是做好稳增量工作。截至2023年底,全省经营主体发展到515.9万户,同比增长9.4%,经营主体数量全国排名提升1位。全年新设经营主体86.3万户,同比增长33.9%,增速全国排名第4。攻坚之年,我们将巩固首战之年良好态势,坚持系统发力,突出精准施策,完善服务体系,打好政策供给、培育扶持、稳存扩增组合拳,促进国企民企外企竞相发展,推动经营主体发展稳中有进。认线号文件精神,积极争取央企在辽布局、设立子公司。全面落实《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更大力度推动民营经济经营主体茁壮成长。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以高水平开放吸引更多外资企业落户辽宁。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以更优环境吸引更多外埠企业来辽投资创业。
二是突出提质量重点。2023年底,全省企业活跃度提升到66.7%,相比2022年提高3.4个百分点,与全国差距较2022年底收窄3个百分点。攻坚之年,我们将锚定企业活跃度超过全国总体水平预期,推动经营主体发展进中提质。密切关注各地培育发展态势,加强监测分析和跟踪指导,实行一企一策,着力激活一批、精准清理一批,坚决制止和防范虚增。开展“年报+”服务,实现惠企政策精准送达。研究制定质量融资增信制度,助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实施质量“强链”项目,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支撑产业建圈强链,选树一批质量领军企业。实施标准“稳链”项目,提高一批技术、安全、环保标准,突破一批关键和新兴领域标准,培育一批标准创新型企业。落实推动经济稳中求进政策举措,积极做好培育“四上”企业等相关工作,支持各类经营主体转型升级。
围绕市场准入、生产经营、公平竞争、发展壮大,集成职能资源,加快构建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一是深化改革“一体推进”优化服务环境。优化准入服务环境,深入推进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半日办,加快推进市场监管全部行政许可事项集成办理、“证照联办”,实现“一网受理、一单告知、联合审批、一口发证”,让经营主体开办更简便;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领域,上线“企业码”,实现经营主体身份信息“一照关联”,让经营主体办事更方便。优化监管服务环境,深入推行信用分类监管,对诚信经营主体“无事不扰”;实行“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全省部门联合任务达到任务总数35%以上,最大限度减少对正常经营的干扰;优化信用修复机制,支持经营主体重塑信用、良性发展。优化公平竞争环境,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开展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质效提升行动,坚决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
二是精准发力“提质强企”增强服务质效。围绕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30个以上;评选表彰10家省长质量奖企业,推进10家卓越质量管理推广基地验收挂牌,支持产业企业质量提升。新增国家标准80项、地方标准120项、省级以上标准化试点项目10个,开展3个重点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发挥标准在扩大内需、国际竞争、产业稳链中的作用。开展辽宁省品牌价值评价,培育8个以上“辽宁优品”集群品牌、15个以上“辽宁优品”产品或服务。新增100张以上食品农产品领域有机产品认证证书、5家以上绿色产品认证企业。开展“质量服务进万企”“大企携小企,协同共发展”活动,实施“一企一书一策”,进行“巡回问诊”“质量会诊”“质量培训”。
三是综合施策“精准帮扶”提升服务水平。制定出台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提升发展质量的实施意见,推动构建涵盖个体工商户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体系,支持和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诚信经营好、发展潜力大的“知名”“特色”“优质”“新兴”类个体工商户,带动同行业同类型经营主体实现更好发展,推动提升个体工商户总体发展质量。发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个体工商户服务站”作用,建立与个体工商户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及时回应个体工商户合理诉求,推动解决困难问题。开展全省“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集中进行政策宣传、走访调研、困难帮扶。发挥个私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光彩服务日”“问情服务”“增加一个就业”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千亿送贷”行动,突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主要群体,精准开展主题送贷活动,实现投放贷款350亿元、服务经营主体5.37万户预期目标。
过去的一年,人民银行及全省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关于东北振兴、辽宁振兴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把金融支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作为重要任务,综合运用多项货币政策工具,全力保持信贷稳定增长,全年实际新增贷款超3000亿元,其中国有大行新增贷款2030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量和增速均创近七年同期新高,金融为三年行动首战告捷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人民银行党委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围绕新时代辽宁“新六地”目标定位,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促进信贷总量平稳增长,推动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为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是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五篇大文章”每一篇都是金融服务的重点,也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2023年,我们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为实体经济注入“真金白银”,全省普惠小微贷款、创业担保贷款、科技企业贷款、绿色贷款等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加强与科技、环保等行业管理部门的协同合作,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力度、可持续性和专业化水平。在宏观层面,加强制度设计和系统筹划。围绕五大重点领域,建立完善政策框架,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为金融机构提供政策指引。在政策层面,强化对金融机构的引导和激励。目前,针对五大重点领域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经比较丰富。今年,我们将用足用好这些政策资金,做好精准支持,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理融资需求。在落实推进层面,提升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推动金融机构在服务能力、长效机制方面下功夫,结合五大重点领域新的增长点对接经营主体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信贷支持和综合金融服务。
二是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辽宁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我们持续推动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政策协同支撑体系,2023年全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9.5%和8.4%。今年,我们将围绕助力全省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和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建设,建立健全金融支持制造业政策框架,持续加大金融对先进制造和产业链的支持力度,助力辽宁推进新型工业化。继续抓好《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落实落细,培育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生态系统,提升金融支持的能力、强度和水平。加强政策引导和激励,支持银行增强服务科技创新的专业能力,针对辽宁省科技型企业特点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丰富适应高新技术领域特点的金融产品。探索开展金融机构制造业和科技创新贷款评估评价,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信贷投放力度,提升信贷政策执行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力争科技创新、制造业等领域贷款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
三是支持民营小微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我们立足辽宁实际,通过制定出台实施意见、设立“首贷中心”,开展专项行动,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资源投入。1月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6%,创2020年以来新高。今年,我们将持续加强信贷政策引导,落实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关于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构建完善民营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增强金融机构服务普惠小微主体能力。推动系列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投放力度,提升民营小微市场主体融资可得性。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精准支持民营小微市场主体,鼓励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普惠领域的资金投入,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强化激励约束,充分发挥小微企业信贷政策导向评估作用,激励金融机构完善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产品和服务,平衡好增量扩面和商业可持续,持续提高服务民营小微主体积极性。
四是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优化营商环境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必须下好的先手棋,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们将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动改善金融服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继续落实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付手续费降费政策,稳妥做好政策到期后的过渡工作。持续优化境外来华人员和老年人群体的支付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推动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规范健康发展。推动征信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推进金融机构与“辽信通”省级征信平台的有效对接,提升首贷、信用贷占比。坚持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突破口,加大对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的使用和推广力度。加强现金服务保障。指导金融机构坚守保障现金供应底线,确保现金供应充足、券别合理。结合县域人口和现金需求特点,着力提升县域现金服务深度。持续整治拒收现金行为,不断优化人民币使用环境。
五是促进高水平开放合作。近年来,我省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有序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连续两年突破3000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建立健全企业汇率避险长效机制,降低企业套保成本,不断提升涉外服务质效。统筹推进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跨境融资便利化,扩大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试点范围。积极做好外币兑换服务保障工作,有效满足境外来华人员外币兑换需求。深入推进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提质扩面,扩大“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覆盖面。坚持“本币优先”,持续推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组织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集中宣传,不断拓展人民币结算“首办户”和便利化优质企业。积极推动金融支持自贸区政策落地见效,做好全国改革创新经验在省内的复制推广。
按照全省“聚力‘八大攻坚’ 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的部署要求,下面,我从电力保供、电网建设、能源转型、供电服务四个方面发布具体工作举措:
过去一年,我们有效应对最大负荷10次创新高的严峻挑战,打好打赢了抗击龙卷风、台风、强降雪以及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保供电“主动仗”,得到了郝鹏书记的高度赞誉。2024年,我们将继续全力做好重大活动、重点时段、重要用户、民生用户供电保障工作。
一是扛牢电力保供责任。做好电力电量平衡预测,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能源监管机构汇报电力供需形势变化,持续做好平衡、安全、燃料“三个预警”。
二是提升电源发电能力。严肃调度纪律和生产秩序,按期完成煤电、核电机组计划检修,确保度夏度冬期间可靠电源具备全方式无缺陷运行条件。积极服务新能源并网发电,统筹水库综合利用,加强新型储能调用,增强电网“安全韧性”和“调节柔性”。
三是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严密监视电网潮流和系统电压,滚动优化运行策略,确保各重要断面在稳定限值内运行。深化中长期市场运营,充分发挥省间现货余缺互济作用,依法合规开展应急调度。
四是提升供电服务能力。强化灾害天气监测预警,全面做好防范高温枯水、暴雨台风、雨雪冰冻等防灾隐患治理。做好各类用户服务保障,增强全天候响应和快速组织处置各类故障能力。
过去一年,我们完成投资207亿元,投资额度和建设规模均创历史新高。2024年,我们计划投资237亿元,同比提升14.5%。
一是建设供电保障能力强、绿色发展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抵御灾害能力强和运营质效能力强的“五强”主干网架。建成投产500千伏沈阳白清寨扩建工程,开工建设盘锦辽滨等工程,着力提升沈阳都市圈半岛彩票官方APP下载、沿海经济带供电能力,保障华锦阿美等重点产业项目用电需求。建成投产500千伏巴林-奈曼-阜新跨省通道、阜新丰田等工程、开工建设徐大堡核电送出、铁岭新能源汇集站等工程,全面加强辽宁西北风光富集地区汇集站布局,增加西部至中部输电通道。
二是打造安全可靠型、普惠利民型、灵活友好型、数字前瞻型、经济高效型的“五型”现代智慧配电网。实施“电靓沈阳”和“能动大连”电网发展工程。开展电网抗灾能力提升三年专项行动。做好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电力支撑等民生保障工作,支持和服务分布式电源发展。
三是加强数智赋能赋效。以“大云物移智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为驱动,以“高保障、高可靠、高品质、高绿色”为目标,实施辽宁中德产业园现代智慧配电网综合示范项目,积极服务打造新质生产力。
过去一年,全省新能源装机新增622万千瓦,超过前三年新增总和,新能源利用率98.3%,连续六年保持在98%以上。2024年,我们将加快构建以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的能源供给体系,按照“全网统筹、保量稳率”要求,着力提升支撑性电源和需求侧资源调节潜力,推动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一体化融合发展。
一是服务新能源有序友好发展。滚动开展新能源消纳测算半岛彩票官方APP下载。引导新能源优先在消纳能力强、接入空间足、送出条件好的地区发展。积极组织新能源参与跨省跨区电力交易,拓展新能源消纳空间。超前开展输电规划研究,持续提升电网对新能源适应性,促进网源协调发展。
二是统筹推动调节电源建设。与能源主管部门共同推进保障性煤电的前期和建设工作,加快推动庄河、大雅河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升系统调节能力。支持推动350万千瓦新型储能试点项目及时并网,积极引导新能源企业以自建、共建和租赁方式配建新型储能,全面提升储能并网规模。
三是积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研究。积极推动电、氢、气、冷、热等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一体化融合发展,探索“新能源+”产销一体化、负荷聚合商、虚拟电厂等新业态发展模式,深入研究灵活性资源调节能力需求、配电网智能调控和双向互动、源网荷储全环节节能降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过去一年,我们实施重大工程供电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和“辽•亮”服务万里行行动,创建清风辽宁政务窗口,发布《办事不找关系指南》,全面开通12345“辽•亮”供电服务直通车,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24年,我们将贯彻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打赢攻坚之战动员大会精神,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一是低压客户“三零”服务再升级。拓展“刷脸办”“一证办”增容、过户等应用场景。提升配套电网工程建设效率,快速满足小微企业、居民充电桩和电采暖等客户快速增长用电需求。
二是高压客户“三省”服务再升级。配合政府进一步完善延伸投资配套政策,建立政策有效支持、服务高效便捷的业扩服务新模式,实现报装服务、工程管理等全过程线上查询和精准管控。
三是服务市场主体再升级。主动服务项目用电需求,积极服务企业提升市场交易能力,指导客户合理选择计费政策,推介“电e贷”等电费金融产品,降低企业综合用能成本。
四是服务民生改善再升级。推动完善新建居住区充电设施配建政策,推进存量居住区充电设施统建统服。加强老旧小区、非直供小区和临代正小区治理。
五是服务新能源发展再升级。进一步规范分布式光伏并网管理,支持“公司+村镇+农户”开发分布式光伏。积极服务我省电力客户参与绿电绿证交易,满足企业绿电消费需求。
六是供电服务品质再升级。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拓展“政务+供电”服务场景。深化“清风辽宁政务窗口”建设,强化12345“辽•亮”供电服务直通车职能,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
七是服务乡村振兴再升级。持续推动城乡办电服务同质化,支持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推进旅游重点村、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加强农田机井供电服务,做好涉农供电设施运维管理。
八是电网供电能力再升级。加快建设数智化坚强电网,提升配网停电的精准感知研判能力,开展主动抢修服务,平均停电时间降至8.56小时/户,沈阳、大连跻身一流城市配电网建设行列。
谢谢陈刚副总经理。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请记者朋友们举手提问。
今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方面持续发力,强化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支撑作用,形成交叉渗透、交互作用、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系统。计划实施以下四项具体举措:
一是扩大试点影响。推广沈阳铁西区、营口鲅鱼圈区和东软集团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支持各地复制借鉴融合发展路径、探索融合发展新模式和新业态,积极争创更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国家试点区域和试点企业。
二是培育融合标地。以开发区(园区)和重大平台为主体,重点选择产业发展基础强、组织实施条件优的区域,打造具有辽宁特色的融合发展示范。支持建设细分行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先行区。
三是研建监评体系。开展融合发展统计监测体系研究,探索建立关键指标统计监测标准。研究建立融合发展绩效评价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
四是建立“两库一平台”。建立“准规上”服务业企业培育库,开展指导服务、动态监测和管理。建立“规做精”服务业企业培育库,持续关注在库企业生命周期,退库预警,开展一对一定制化帮扶。推动规上服务业企业与本地头部企业加强协作配套,促进其产品、技术融入大企业生产链和供应链。搭建专业化、特色化专业平台,加快建设一批向中小企业开放的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推进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是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请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辽宁在三年行动攻坚之年如何推进22个重点产业集群发展?
推进22个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是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对辽宁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在三年行动攻坚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省领导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已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来进一步推进好产业集群的发展,概括起来就是:构建起五个体系,并抓好五个体系的工作落实。
一是强化工作体系。发挥好21位省领导牵头、6个省直部门协同推进的产业集群“21+6”推进机制,一个集群由一个专班具体负责推动,统筹协调各专班和市县区,形成合力,确保工作责任落实落地。二是建立支撑体系。组建集群专家委员会、联盟等促进机构,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技术支撑机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学研合作等各项工作。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引导智造强省专项资金重点支持22个集群科研攻关、智改数转、技术改造、创新平台建设等工作,协调省内土地、电力、金融、人才、园区等各类资源要素向集群倾斜。四是建立监测体系。协调省统计局建立全省重点产业集群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对集群发展水平的跟踪。五是建立考核体系。建立“月调度、季评估、年总评”闭环管理工作机制,督导各市县扛起主体责任,督促各专班将重心聚焦到推动集群稳增长、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提升集群竞争力等重点工作,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针对辽宁省“八大攻坚”中提出的“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在大抓产业、项目、企业、园区上聚力攻坚”,省电力公司有哪些具体举措?
2024年,省电力公司将深入贯彻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打赢攻坚之战动员大会工作部署,全面落实辽宁省与国家电网公司工作会商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央地合作,大力实施“卓越辽电三年工程”攻坚任务,全力打造电力营商环境“升级版”,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一是强化政企协同机制。健全“政企电”三方协同机制,以省市出台129号文件为契机,配合政府进一步优化电力接入工程建设模式,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办电成本。加快与省市两级工改平台对接,及时掌握重大项目立项、建设信息,深入开展“辽·亮”服务万里行走访,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难点、堵点。二是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体验。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供电服务体验员”活动,引入政府、客户和监管视角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配合政府试点开展“企业开办与用电申请联办”等业务场景,针对各类园区、重点项目、新建小区,积极探索水电气讯联办服务。三是深化重大工程服务。对省委省政府关注15类重大项目实施“项目长”制,实行“七个一”服务举措,深化供电服务“‘辽’望台”应用,建立“全周期供电服务信息档案”,实现项目“全过程在线可视、全方位在线分析、全环节在线管控”,全力做好大船搬迁、京哈高速改扩建、沈阳机场二跑道、长海跨海大桥和葫芦岛徐大堡核电3号、4号机组等重大项目供电服务保障,持续打响“振兴突破、辽亮‘赢’商”供电服务品牌,为中国营商环境建设贡献“辽宁样板”。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五篇大文章,其中科技金融排在首位。请问,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在科技金融方面都有哪些举措,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一直以来,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始终高度重视科技金融工作,在总行和省委省政府指导下,立足“建机制、促对接、强激励、优服务”四个方面协同发力,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取得积极成效。
在建机制方面,牵头成立辽宁省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联席会议机制,印发《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实施意见》,着力搭建辽宁科技金融服务的“施工图”。在促对接方面,深化开展“金融助百企”专项行动。2023年末,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3.3%、10.2%,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2.1个百分点和9.1个百分点,科技型企业贷款驶入“快车道”。在强激励方面,运用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累计为1706户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324.6亿元,精准滴灌科技创新领域。在优服务方面,重点推动金融机构建立科技支行和科技金融服务团队,推出特色信贷产品,激活科技信贷产品创新“新动能”。目前,全省金融机构已建立科技支行和服务团队62个,推出相关产品200余款。
下一步,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将从“全周期、全链条、全产品、全渠道、全生态”五个方面,做好科技金融工作:一是着力提升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根据我省科技型企业特点,对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二是加快构建全产业链条金融服务体系。聚焦我省四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科技型企业协同发展,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模式。三是探索创新特色金融产品。建立全省知识产权融资金融联盟,支持银行、投资、保险机构联动创新“股债贷保”金融产品,满足科技型企业差异化融资需求。四是推动畅通“线上线下”融资对接渠道。线上,依托“辽信通”等平台,展示信贷产品,推送企业信息。线下,开展金融服务进园区专项行动,提高融资成功率。五是持续优化金融生态。推动完善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体系,切实增强科技企业融资承载能力;建立科技型企业融资个案帮扶机制,解决重点科技企业融资难题。
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以来,全省经营主体数量和规模不断攀升。请问,市场监管部门在优化监管环境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监管环境是经营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党的二十大以来,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在全省扎实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优化监管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发展壮大经营主体。
2023年,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各级政府部门监管规则更加清晰、监管责任更加明确、监管过程更加规范。全省有1111个政府部门实行部门联合监管,联合任务占比达到32.5%,创历史新高,减少重复检查企业16.8万户次,营造了“无事不扰、有需必应”的良好环境。今年,我们将继续优化全省监管环境,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创新监管理念,构建新型监管机制。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作为监管的基本手段,实行监管事项清单化管理,在辽宁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公布《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重点监管事项清单》,全面公示、动态管理;统筹各级政府部门编制年度抽查检查计划,实行统一平台管理,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分配检查人员,打造规范透明的监管环境。
二是创新监管方式,着力减轻企业负担。深化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行“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在35个抽查领域,针对74个抽查事项实行联合监管。以企业感受为导向,加强监管资源融合,实施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联合监管,联合任务占比要提升到35%,打造高效协同的监管环境。
三是创新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服务水平。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提升监管及时性、精准性、有效性。构建指标体系和数据模型,将全省企业分为ABCD四个风险等级。在14个市场监管专业领域实行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对低风险企业减少检查、实现“无事不扰”;对高风险企业提高检查频次、实现“无处不在”,打造科学精准的监管环境。
攻坚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 打赢攻坚之战”动员大会精神,多维度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在攻坚之战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请问省委金融办,中央金融机构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在服务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发挥了那些作用?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央金融机构在服务辽宁全面振兴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去年8月28日,省委、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17家中央金融机构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银企对接会,这是辽宁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成果最丰、影响最深的一次政金企合作活动。金融“国家队”现场组团签约、布局落子,38个项目达成融资合作意向1460亿元。去年,辽宁省实际新增贷款超3000亿元,其中国有大行新增贷款同比增长10%以上,增量和增速均创近年新高。保险机构为辽宁外经贸提供风险保障134亿美元、服务支持企业超过5000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等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风险保障2500亿元。全省新增上市、新增IPO申报企业共13家,新增辅导备案企业21家,创历年最好水平。
今年3月2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与18家中央金融机构主要负责同志在北京进行恳谈交流,各金融机构纷纷表达了对辽宁振兴发展的信心和助力辽宁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并就信贷资金、保险保障等金融资源支持辽宁重大项目建设,运用各类综合金融工具支持辽宁实体经济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推进产业投资基金支持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会后,省委金融办(省金融管理局)立即梳理了中央金融机构的合作意向,配备了联络员,积极推动项目顺利开展。相信到今年末,亮眼的“成绩单”再次展现。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现场提问就进行到这里。感谢各位发言人对有关情况的介绍,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本场发布会的关注与支持,请大家做好本场发布会的宣传报道工作。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