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根据教育部、人民日报社、全国少工委《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2024“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主题活动的通知》,由四川省教育厅指导,人民网四川频道、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四川省教育学会邀请川内40位教育工作者,开展“学习新思想 争做教育家——人民网聚焦四川教育强省系列访谈”,全面展现广大教育工作者坚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张晓容,女,四川眉山人,本科学历半岛彩票平台,四川天府新区华阳中学科技教师,正高级,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长期进行中小学科技创新拔尖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养研究,半岛彩票构建了“3+1”跨学科进阶融合实践课程,提出了培养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SGC&UP实践模式,出版专著3部、教程14册,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获国际工程与技术教育优秀项目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
人民网记者:感谢您接受人民网专访。请您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您所在学校的科创教育发展情况。
张晓容:四川天府新区华阳中学成立于2001年7月,是一所享有盛誉的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同时也是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中学生英才计划”优秀学校。目前,学校拥有四河和香山2个校区,共有初中及高中在校生4206人、教职工413人。
华阳中学秉持“学生成长第一”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成为“西部领先、全国知名的完全中学”。学校将科技创新教育视为推动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并践行“为迁移而教,为应用而学”的教育原则。为此,在组织架构、硬件设施、规章制度、师资队伍、课程研发及实践活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形成了以“育心启智”为显著特征的科技创新教育半岛彩票平台。
华阳中学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拔尖后备人才的早期发现与培养。学校从全员科普及到个性培育,从兴趣激发到志趣导向,构建了“3+1”科技教育课程体系,获得了丰硕成果。学生创新项目多、获奖面广、获奖层级高,成为支撑学校特色高中建设,西部领先、全国知名完全中学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
人民网:今年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请结合您的从教经历,给我们分享您的考量和实践。
张晓容:教育在强国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家是对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杰出人物,担当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责任和使命。
面对充满未知的世界,如何启智育心播下一颗颗科技启蒙的种子?为回答这个问题,我和我的团队进行了20多年的探索。
2004年,我刚刚接触科创教育,没有科创教育的经验。我们成立科创社团,以学生共同的科技兴趣爱好为桥梁,基于学生的科技兴趣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校很支持科创教育,给予社团学生开放的时间和空间,用于学习创新技巧,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2007年,为解决学生“发现问题难、缺乏创意”的难题,将创造技法融进研究性学习项目。“研究性学习+创造技能”的融合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兴趣,提高了创造效率。学生科创成果显现,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奖4项、省级奖12项,其探索经验在乐山市10个区县交流分享。
2011年,为解决学生创造性与融合能力弱的问题,着力探索科技创新特长生涌现与持续发展路径,我和团队开展了《基于育心的中学科技创新教育有效性策略研究》。组建科创试点班,创建了学科拓展、工程技术、跨学科学习、主题科研等实践活动课程,半岛彩票构建起“全员普及到个性培育”的“3+1”进阶式融合课程结构,形成了“学科+创造、操作+创造、学科+学科+创造、学术+创新”的融合实践课程样态。
“3+1”融合实践课程取得了初步成功,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创新特长生呈涌现态势,培育效果显著,引起了政府和媒体的关注。政府斥巨资为学校创建了创新实验室。国家英才计划办公室、省市电视台对我校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多次报道。2015年,经“全国英才计划管理办公室”推荐,我在全国“中学英才计划”研讨会上交流了“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经验。
2017年,我和同事们引进STEM教育理念进行实践探索,先后申请了四川省“十三五”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STEAM课程培养高中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四川省教育规划课题《STEAM课程培养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实践研究》、成都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基于学术科技创新的STEAM课程实践研究》。
我们把STEM理念嵌入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体系中,将创造的动机、专业领域的知识、创造技能、实践技能等融入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依据思维型教学原理和STEM教育理论,以创新思维发展为核心,提炼了“创造性学习”串珠模型,探索出从认知冲突到应用迁移的“创造性学习”操作程序“六步教学法”。
我们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奖项的同时在国际上斩获奖项。团队成员在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在省内外以及国际场合进行成果推广,多家权威媒体深度报道。2016年,省科协在全省推广我校的“3+1”课程,来自本省的6个区市县加入这一课程的实践运用。
2020年开始,我和团队通过线上线下进行大面积的验证性实践研究,从科学探究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倾向、创造性水平4个方面对“3+1”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
我们坚持知行合一,在深化研究中实现理论与实践正向循环反馈,同时不断总结提炼,研发了《实践与创新——中小学STEM教程》10册,编辑出版了《基于STEM的PBL教学案例》和《创新之路》2部专著、创新实验教学片74集。研究成果被多家媒体跟踪报道,并纳入国家援外项目。
2022年,我们的教学成果《学科融合培养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2023年,我们的教学成果《融合实践·思维发展·层级提升: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探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人民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行了部署。请您谈谈您对这方面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张晓容: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静态知识的掌握水平良好,但在基础教育领域存在重知识记忆与考试分数、轻视科学与逻辑思维训练现象,由此导致青少年高阶思维培养不足,错过了激发儿童潜能的最佳时期。此外,由于记忆方法对解决复杂问题作用有限,面对依赖高阶思维的复杂实际问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弱。
第一,加强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培训,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建议在学科教学中强化应用实践,在学科专业培训方案中增加工程技术实践、工程技术教育类课程,关注工程思维融入学科教学。
第二,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教学与科学实践。强化面向科学素养、工程技术实践能力提升和科学本质理解的实验教学。积极创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实验、竞赛项目,将相关学科的科学知识关联起来,帮助学生形成跨学科的科学思维与视野。
第三,推进人才培养体系多样化,实施人才选拔机制多元化。设立绿色通道,对具有特殊潜质的考生予以破格录取,以此作为高考制度的重要补充。突破以竞赛和中高考分数为主的知识评价体系,形成以兴趣、信念、能力、潜能、创新等综合素质为导向的过程性评价。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