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会app-ios/安卓/手机app最新版本下载

半岛彩票载誉而来 市级创新团队(九)——一流乐队人才培养与实践团队
发布时间:2024-07-11
 半岛彩票平台半岛彩票平台原创 小音 上海音乐学院 收录于话题 #上海音乐学院创新团队建设巡礼 9个  编者按:在上海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的支持下,上海音乐学院自2018年起,组建并获批了9个市级高水平创新团队。  短短三年多时间,创新团队共产出各类成果2873项,其中新增各类课程98门次、获奖789人次、著作与专辑出版168种、高水平音乐会与作品首演等939场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创

  半岛彩票平台半岛彩票平台原创 小音 上海音乐学院 收录于话题 #上海音乐学院创新团队建设巡礼 9个

  编者按:在上海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的支持下,上海音乐学院自2018年起,组建并获批了9个市级高水平创新团队。

  短短三年多时间,创新团队共产出各类成果2873项,其中新增各类课程98门次、获奖789人次、著作与专辑出版168种、高水平音乐会与作品首演等939场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创新团队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跨专业相互交叉融合、协同作业等方面实现对“双一流”与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的有力支撑。同时,创新团队展现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集聚、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内外合作交流的贡献。

  由此,学校连续介绍各创新团队的建设成果与经验,以期“十四五”高质量开新局。截止今天,9个创新团队已全部展示亮相。

  “一流乐队人才培养与实践”团队集指挥、管弦、民乐三系之力,旨在打造一流中西乐团,培养优秀指挥与合奏人才,是一支建立在以指挥、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室内乐团基础上的音乐合奏表演跨学科团队。团队建设以指挥学科为指引,充分发挥学科交叉优势,上音中西乐团为载体,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课堂+实践”的协同育人模式,进行跨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拓展乐团人才培养的力度与幅度。

  出人才:建设周期内共培养60余人次获国内外比赛奖项,其中首奖22项。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毕业生与国内职业院团签约人数约50人。

  出作品:参加国内外重大演出42场次,编排中国民族音乐作品4部,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制作中国民族器乐合奏唱片2部,把中国民族音乐推向世界;举办国际大师班6场次;举办“未来指挥家系列”专场音乐会16场次;举办大型民族管弦乐专场音乐会11场次。

  出思想: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获批省市级科研项目5项。

  出标准: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于2019年秋季推出首个音乐季,2019-2020乐季演出22场次,2020-2021乐季演出28场次;编写高水平专业教材3部、出版物11部。

  作曲指挥系张国勇教授担任团队负责人,其余成员有:刘照陆、林大叶、吴强、李文文、孙铭红、徐惟聆、蓝汉成、何也墨、罗旭、李德钦、马勇、朱玮、耿文彬、陈晓栋、朱宛晨、张润崯等。团队成员均在各自领域取得不俗成绩,三年建设期间,新增2位博导、4位硕导、2位副处级干部等杰出人才。

  2018年底,“一流乐队人才培养与实践”团队应运而生,以观念更新为先导,打破传统教育布局,改变学科之间各自独立分割、资源不能共享的现状,团队集指挥、管弦、民乐三系之力,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型平台,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和知识渗透,把学科之间的交叉协作作为团队建设的重点。通过团队合力,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学科建设进入一个新台阶。

  创新团队机制实施三年以来,上音指挥学科与中西乐团的联系前所未有的紧密,造就数个新的里程碑: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推出首个音乐季;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从一个大学生乐团走向职业化交响乐团建制;“乐队人才培养”理念有了孕育的土壤,提到与“独奏人才培养”并重的地位;学生培养不再是“半成品”,毕业就能担任一流职业乐团的首席,等等。

  此外,创新团队的建设还积极推进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传承与创新教育相融合,思政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指挥学科于2019年进行了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行指挥专业通识教育培养模式,打破专业壁垒、师门壁垒,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进而构建和完善研究生阶段人才培养体系,成功申报指挥表演艺术学科博士学位点,推动上音指挥人才培养顶层设计。首次在专业教学中,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同时注重发挥专业教师的育人职责,探索并实践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办学理念。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依托“双一流”高校建设项目、市级创新团队等平台的支持,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杰出人才,从多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流乐队人才培养与实践”团队建设的落脚点着力于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打造一流中西乐团,培养顶尖乐队人才,引领国内外同类团队发展方向。

  上音中西乐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优良的人才储备、良好的国际声誉半岛彩票,通过创新团队平台的助推,逐步走向职业交响乐团建制。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于2019年秋季开始推出首个音乐季。实施音乐季是乐团纳入职业化轨道的重要标志,乐团已逐步建设成国内专业院校中最顶尖的青年交响乐团,多次亮相国内外重要舞台,充分展示上音教学水准和青年学生的风貌,在社会服务方面也积极承担责任。

  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共举办系列音乐会18场次。各声部首席由青年教师担任,不仅提升了乐团演奏质量,还在排演过程中进行乐队教学。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主题教育,举办庆祝建国70周年专场音乐会、党的主题教育专场音乐会及讲座若干。张国勇教授领先上音交响乐团及管弦系、民乐系师生代表,献演新时代版《长征组歌》。2021年5月亮相辰山草坪音乐节,随后进行全国巡演常熟站、南通站、延安站。

  在教学任务之外,乐团还承担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帮助南昌舰建立中国第一家以舰队为单位的管乐队;与少数民族地区歌舞团对接,帮助他们更高质量完成文艺作品的创作。

  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通过近三年建设,受到更多国内外知名乐团总监和声部首席的悉心指导,技术训练上有了很大提高,乐团作品储备增加。

  在此期间,乐团参与了多场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各类型音乐会共计约50余场,如“2019年维也纳中国新年音乐会”“第36、37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2019年上海音乐学院新年音乐会”,赴甘肃敦煌参演由敦煌研究院、腾讯音乐主办,上海音乐学院协办的《共建丝绸之路——古乐重声音乐会》。部分团员应邀赴中国香港、日内瓦、挪威、澳大利亚等地参加交流演出讲座等活动。

  截止2021年7月,通过团队建设,乐团毕业生与国内各规模乐团签约人数约50人。如乐团二胡声部毕业生孙瑶琦签约苏州民乐团,现担任乐团首席,并于2019年获得第十二届金钟奖;乐团竹笛毕业生吴双签约南京民族乐团,现担任梆笛声部首席。乐团整体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创新团队聚焦人才培养的实际效用,一方面平衡独奏训练与合奏训练协调发展,建构新型乐队人才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使指挥系学生走进乐团,切实提高实践能力。进而形成“以演带教,以教助演”优质教育生态圈。

  在良好基础建设上,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积极联系国际一流音乐学院专家教授,吸收各地院校培养之所长,近几年来,团队中教师学生在国内国际上屡获奖项。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首席柳鸣毕业即被聘为上海交响乐团首席;乐团声部首席陈家怡、钱博文毕业即被聘为上海交响乐团二提首席和低音提琴声部副首席;乐团首席林瑞沣获得2019年第十二届金钟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展演上海音乐学院管乐团荣获一等奖,被评委会主席称赞:“精彩演出无疑成为现场示范课!”

  在指挥人才培养上,创新团队的学科交叉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指挥学科依托市级创新团队平台,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课堂+实践”的协同育人模式,重点开展“未来指挥家”系列音乐会、指挥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等实践教学项目,让学生走进乐团、歌剧院进行实习和工作,切实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建设加大教材和科研申报的投入,资助教材系列出版,并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提升学科成果显示度。

  2019年9月,指挥专业本科五年级学生孙一凡摘得“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国际青年指挥比赛”桂冠。2021年6月,指挥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金郁矿荣获“2021哈恰图良国际指挥比赛亚军及亚美尼亚当代作品最佳演绎奖”,他是入围决赛的唯一中国选手,也是该赛事举办十七届以来第一位获奖的中国人,并且是所有参赛者中年龄最小的,唯一“00后”。同月,金郁矿还荣获“Only Stage国际指挥比赛”亚军。

  正如金郁矿接受采访时所说,指挥是“实践出真知”的职业,在本科三年里,他通过“未来指挥家”系列音乐会,指挥过深圳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等国内一线职业乐团,积累了宝贵的艺术实践经验。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中青年教师队伍是团队建设的重要一环,教师学术水平及学术影响力有明显提升。比如:获批国家级项目、担任业内重要职位、晋升中高级职称等,均有良好职业发展前景。

  在三年建设期间,团队成员均在各自领域取得不俗的成绩,新增2位博导、4位硕导、2位副处级干部等杰出人才。在学术、科研等方面获批、国家级、省市级重大项目,出版、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出版物,在国内外最高级别的会议或舞台频频亮相,担任重要学术组织重要职务,完成高质量教学和艺术实践,尤其是教学成绩突出,指导学生获得多个重大赛事奖项。

  张国勇教授领衔博士生导师团队,2019年成功申报指挥学科博士点;2019年12月,张国勇教授连任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2021年2月,张国勇教授连任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现任青岛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贵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

  刘照陆教授任中国大管协会副会长、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大管研究会会长。

  林大叶副教授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青年联合会委员及深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此外,还分别荣获“2020年贺绿汀艺术成果奖”“2020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表演艺术家”及“第六届乔治·索尔第国际指挥大赛”冠军。

  吴强教授于2019年获评民族弹拨乐表演艺术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获201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特等奖;她担任负责人的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课程“获教育部认定2020年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并作为全上海市艺术学门类的唯一代表,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选编》。

  孙铭红教授任中国音协管乐学会副主席、上海音协管乐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音协双簧管研究会会长、长三角(江浙沪皖)管乐艺术联盟主席、当选亚洲双簧协会副会长(2019年)。

  徐惟聆教授任中国音协弦乐学会副会长、中国室内乐学会副会长、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联合主席、哈尔滨国际音乐比赛小提琴评委主席、2021年小柴赛中国预选赛评委(成都)、2021~2022 杭州爱乐乐团驻团艺术家 。

  蓝汉成教授任上海音乐学院国际室内乐中心室内乐节艺术总监;捷克布拉克“Oscar Nedbal”国际中提琴比赛评委(2019年)。

  何也墨副教授任2021第二届布菲杯(中国)青少年单簧管比赛评委。罗旭副教授任中国音协弦乐学会副秘书长、2020年德国斯贝格尔国际低音提琴比赛“Quarantine Challenge”评委 。李德钦副教授任2021年中国青少年音乐比赛•蜂鸟音乐奖上海赛区评委。张润崯讲师兼任上海爱乐乐团客座首席。

  此外,通过创新团队平台,引进多位柔性专家,开设数门创新课程,民族室内乐重奏已有新开课程有“南音音乐”,并已开课二学年,参加学生共计40人左右;加强现有的“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民族管乐重奏、“丝弦五重奏”等,共举办讲座、大师班、交流音乐会二十余场,参与人次约千人,使团队成员及学生们得到很好的提高,并在2019“CCTV中国器乐大赛、2020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2021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中取得佳绩半岛彩票。

  团队举办的各类活动涵盖原创作品展演、推广与传播党的主题教育、行业前沿领域的研究、音乐季演出、进校园巡演、高水平课程、国际高端合作、音乐类非遗项目等方方面面。

  其中,“非遗江南”系列活动将国家级传统乐种南音音乐、江南丝竹、上海道教音乐、广东音乐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主要展演项目,同时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柔性)丰富教学及艺术实践多样性,如当代广东音乐代表人物余其伟、余乐夫、福建省南音非遗传承人曾家阳,与学生面对面讲解、授课、共同进行创作实践,使师生们在此类专业领域范围内获得最新信息,极大地创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观能动性。

  项目形成由高层次人才、教师、学生三方结合为主体的高质量团队,开拓并继承日趋新颖的民族室内乐演奏技术与乐种的传承上的多元发展和空间,使非遗项目进一步在高校中生根开花,拓展学术视野,探索学科前沿,使民乐系的课程发展和全面建设更为完善。

  在教学成果转换上,通过福建南音的定期授课,民乐系室内乐教研室现已开设《福建南音》重奏课程,面向民乐系本科2-4年级相关专业学生,包括教研室已有的《广东音乐》《江南丝竹》课程在内,每学期举办汇报音乐会且逐步形成系统相关教材,同时首次尝试“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该领域音乐大师来院授课。相关成果以交流讲座、汇报音乐会等形式转化为教学成果。

  民族室内乐是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演艺术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形式之一。继2015年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重合奏教研室成功举办“首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室内乐高峰论坛”后,2020年又以创新团队为主体,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室内乐高峰论坛”。

  三场音乐会分别从不同方面展示了上音室内乐发展,以及中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室内乐团的精彩风貌。在论坛方面,以《民族室内乐学科建设的继承和发展》为题,本届论坛分别从“室内乐演奏人才的培养与实践”“创作研究”“实践研究”“形态研究”“教学研究”“传承发展研究”以及“表演艺术研究”等多个方面,在一流学科发展的背景下,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当今民族室内乐学科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剖析和总结。与会专家皆为中国各大音乐学院教授,以及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总监在内的行业专家。

  2020第二届全国艺术院校民族室内乐高峰论坛的所有活动全部前所未有地采用了“线下+线上直播”的方式,累计观看点击量近70万余次,极大延展了论坛的影响力和受众面,这也将是团队接下来采用的一个常用形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